音乐舞蹈史诗《若水古韵》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4-03-11 20:11:46
| 音乐舞蹈史诗 若水古韵 序幕:祖先传说    [皮鼓疾疾徐徐,敲出扑朔迷离、震撼人心的节奏。    [追灯照着幕前的祭司。祭司戴羽冠,穿镶红黄黑三色襟边的麻布长袍,手敲皮鼓,用浓重的土音吟唱《祖先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 太阳落坡的时候,            祖先你走了,            头上插着野鸡翎子,            身上穿着麻布衫子,            甩手甩脚走在山岗上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野鸡翎子一抖,            变成横断山云雾,            麻布衫衣襟一摆,            化作若水波涛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啊,祖先!            你从人世间走了,            魂魄还在故乡缭绕。 [追灯渐灭,祭司隐去。 [天幕上,金沙江、雅砻江、安宁河三条江河交会处,群山巍峨,峡谷深邃,云雾缭绕。 [舞台上,莽林间,巨大的山洞前藤萝飘逸,山茶吐艳,流水声淙淙。     长发披肩,皮勒束胸、下系草裙的土著女人们起劲地敲击着石头、木头、竹筒,手舞足蹈,为男子们呐喊助威。赤足裸身、系皮裙的汉子们长发飘飞,举着石斧,挺着石标枪,甩着皮绳套,跳跃呐喊,围追堵截野兽。     野兽突围脱逃。男子们不舍,追逐而去,下场。     赤条条的孩子们手举竹棍穿着的鲜鱼,欢奔活跳而来。女人们看见孩子,欣喜迎上,夸奖各自的孩子,让他们歇息,尔后纷纷拾柴架柴,击石取火、生火。     篝火焰腾腾地燃烧。孩童、女人们围绕篝火烤鱼嘻笑,     一片雄性粗犷的欢呼,野兽终于被猎获了!汉子们打着口哨,抬着胜利品,手舞足蹈岸1得意洋洋地归来,上场。     女人、孩子们欣喜若狂,蜂拥而上迎接。 汉子们眉飞色舞,向女人、孩子们讲述制服这野兽的过程…… ——群舞《土著古风》 一枝羽箭带着啸音“嗖”一声射来,钉在大树上,惊动牛羊,慌乱错杂鸣叫。欢乐中的土著人被响箭震骇,疑惑,停了舞蹈,循声望去。     环佩叮当,束羽冠、着丝衣皮裙、挎弓弩、挂箭袋的黄帝之子昌意带领自己部落的男女族众从山后转出。男人们赤裸半身,挎弓弩,持棍棒绑缚的石奔、石斧、石刀,腰挂兽骨佩饰;女人们着丝帛胸勒和短裙,腰挂红陶、玉石饰品和石纺轮,背着粗陶炊具,搀着孩子;俨然比当地土著人神气。     土著人惊诧惊异,女人、孩子戒备地后退,男子们在首领的带领下准备格斗。     昌意解下弓弩、箭袋扔在地上,笑着上前施礼。     土著人首领去了戒心,慌忙笨拙地学着昌意的动作还礼。     昌意走到树前,拔下响箭,拨响箭上的竹簧片,示意这是报信的箭,不伤害人。又拾起木炭在树上大大地写下“黄河  昌意”四字,接着讲述自己的来历,介绍北方部落,拿出丝织品、弓弩、陶器、玉佩等炫示……      [歌曲《若水源头处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 若水源头处,            还有一条水,            名字叫黄河,            滚滚东流去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黄河众部落,            团结一条心,            首领是一人,            轩辕氏黄帝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黄帝人聪慧,            有许多发明:            养蚕、舟车和文字,            算数和音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我本黄帝子,            降居作诸侯,            愿将轩辕术,            传播若水滨。 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昌意独舞《北方有黄河》     土著人被昌意的介绍和他出示的器物折服,赞叹不已。     土人首领的女儿阿女从父亲身后窜出,一一抚摸昌意部落女子的衣饰,继而来到昌意身边,欣赏他高大英武的身躯、出类拔萃的气质,心中倾慕不已。而昌意也被阿女的美丽、隽秀、活泼吸引。两人的心在互相倾慕爱恋中贴近,双双起舞。其他昌意部落的男女和土著男女也各自找到心仪的人,结对起舞,挑逗试探,交流情意。    昌意与阿女情投意合,两心交融。昌意一把抱起阿女跑走。其他男女也双双对对厮搂追逐,隐入岩石后、密林中。年长的人们看着,哈哈大笑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[歌曲《山茶夭夭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山茶夭夭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灼灼碧叶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昌意降居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若水之野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山茶夭夭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蓓蕾吐花。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古羌部落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沿水南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山茶夭夭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结实累累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南北融合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繁衍子孙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南北融合》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壮阔壮丽的一声婴儿坠地的啼鸣,引出此起彼落的众多婴儿啼鸣,撼天动地,震荡山林。 歌曲《颛顼生若水》:     昌意降若水, 相好蜀山女, 情浓如胶漆, 朝夕不相离, 夜梦虹贯日, 怀孕有颛顼。 生带圣德冠, 聪慧多才智, 长成美少年, 召回中原去, 接替黄帝位, 华夏奠根基。 阿女(此时已为昌意的女人称昌濮)怀抱幼儿,与昌意一道,在众多男女的簇拥下喜洋洋地舞过场。 少年颛顼头戴干戈(盾与矛)造型、上有“圣德”二字的金冠,在一伙孩童的簇拥下舞过场。 [颛顼乘白龙马飞升。天上彩霞绚丽,宫殿金碧辉煌。 [古乐庄严肃穆,彩云若龙若凤,蹁跹翻飞。颛顼继承祖父黄帝,着华夏部落联盟共主的帝王冠冕登基。 若水傈僳、西番(彝藏先民)、么些(摩梭,纳西先民)民众欢呼庆贺。 ——群舞与动画《颛顼大帝》 [灯暗幕落,皮鼓声起。 第一场:若水儿女     [追灯照着幕前的祭司。祭司吟唱《祖先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月亮升起的时候,           祖先你来了,           头上插着野鸡翎子,           身上穿着麻布褂子, 甩手甩脚来在我梦里。 啊,祖先! 你对我说: 昌意降居若水, 带着他的黄帝族部落南下, 与本地元谋人的后裔髳、濮土人, 交好融合, 繁衍子孙。 以后,子子孙孙又繁衍, 有的喜居高山,狩猎游牧, 有的爱住水边,垦荒种地, 渐渐形成傈僳、西番、么些古民族群, 在若山若水和睦相处,亲如兄弟。 [追灯渐灭,祭司隐去。 [天幕上,三条江河交会处,傈僳人的木板房村寨、西番人的石片房村寨错落山间,么些人的木楞房村寨依山傍水。 [舞台深处,一道竹溜索吊着竹筐,连接峡谷两边的傈僳山寨、么些村落。 么些姑娘们围成圆圈打场,手中的连枷起伏,身体优美地俯仰。几个么些妇女在晒场一边织布。又几个么些妇女在另一边的溪水中渍麻。     一队么些小伙背着收获的荞麦上,放下荞麦捆,抄起连棍插入姑娘们当中。连棍左右翻飞,优游自如,与姑娘们挥舞的连枷默契配合,起伏有致,优美潇洒。     一群尚未换装换裙、都穿着麻布口袋一样衣服的么些男童、女孩,光着脚板,挎着竹筐,从峡谷里跑出,穿过竹索桥,跑到织布、渍麻的妈妈身边,炫耀自己采得的竹笋、蕨苔、石花菜等野菜。妈妈们纷纷夸奖。     打场的姑娘、小伙们乘机歇息,撂下工具,相互挑逗调情。渐渐,成双成对,吹着树叶,弹着小三弦,散入蕉林,竹丛。 [歌曲《若水儿女歌》: 青山巍巍兮若水汤汤,         索桥摇摇兮岁月悠长。         若水儿女兮天生地长。         河谷耕种兮高山牧羊。         世代生活兮山水中央。         日出而作兮日没而息。         不知外界兮几经沧桑?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么些劳作》     傈僳汉子、姑娘扛着猎物,背着山货筐,一个个从溜索上滑过,穿过竹索桥,来到场上。么些汉子、妇女纷纷带着自己的麻布、石花菜、粮食、干鱼、米酒,从村寨走出,与傈僳人以物易物,评点对方的货物,讨价还价,逗闹打趣。    ——群舞《傈僳么些市易》 突起粗犷、野势、充满高原豪壮的西番长调。     正在交易的么些、傈僳人被吸引,停了争执打趣。隐入竹丛、蕉林的么些男女青年也被惊动,络绎走出,都朝长调响起处张望,议论。     长调声弱,牛鸣、羊鸣、马嘶声起,一队披发左衽的西番汉子,在剽悍强壮的酋长引领下,长袖飘飘舞上,边舞边唱,歌声粗犷豪放。     [歌曲《西番汉子走四方》:           (领)            笮山高,若水长,           (合)            啊啊!           (领) 西番汉子,游牧四方。            (合)            啊啊!           (领)             高山草美放牛羊,           (合)            啊啊!           (领)            河边水好搭棚帐。           (合)            啊啊!           (领)             搭下棚帐喝美酒,           (合)            啊啊!           (领)            喝过美酒找姑娘。          (合)            啊——啊!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西番汉子走四方》     西番汉子们吆喝、吹口哨。     么些、傈僳人兴奋了,手拉手跳起摆手舞,迎接年年游牧路过的西番客人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锅庄﹒摆手》     西番酋长施礼致谢,象雄鹰展翅,在么些、傈僳男女的包围中起舞。     [歌曲《雄鹰自在飞翔》:               雄鹰雄鹰,自由自在飞翔,           九十九次路过这美丽的地方。           九十九次得到兄弟姐妹款待,           赐给我们猪膘和醉人的酒浆。           西番游子的感激若水一样长,           献上洁白的哈达,还有牛羊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——独舞《西番酋长》     西番酋长向么些女酋长、傈僳酋长献哈达。么些女酋长、傈僳酋长接受,还礼,双双起舞     [歌曲《兄弟姐妹欢聚一堂》(男女声二重唱):        雄鹰雄鹰,西番君长,        赶着牛羊游牧四方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么些        来到    山寨就象回家,            傈僳        兄弟姐妹欢聚一堂。        (女)        快杀猪羊生篝火!        (男)        快做荞粑搬酒浆!        (合)        若水儿女一家亲,        牵手打跳喜洋洋!        喝酒喝到月落西,        打跳跳到出太阳!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双人舞《么些、傈僳酋长还礼》    夜幕降临。篝火熊熊。三族男女围绕篝火,欢乐打跳。    [灯暗幕落。皮鼓声起。 第二场  相如定边 [追灯照着幕前的祭司。祭司吟唱《祖先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 公鸡打鸣的时候,            祖先你才离去,            头上插着野鸡翎子,            身上穿着麻布褂子,            甩手甩脚悄声无息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走到门口又回过头,            说还有个人,            若水子孙不应忘记。 是他力排众议, 说服了汉武大帝, 又不辞艰辛筑路置县, 西南边疆同中原才连在一起。       [追灯渐灭,祭司隐去。     [洪亮气势的一声响,引出激越昂扬的乐曲。 [灯明。 [天幕上,巍巍相岭,云雾缭绕。滔滔孙水,河岸蜿蜒。山岭下、河岸边,“汉”字旌旗如云,迎风招展。正中,绣有“中郎将司马”字样的一面特别注目。     司马相如手撑竹简,高高站立旗下,两边排列着拄持画戟戈矛的威武士兵。来自蜀郡的役夫们唱着号子,人来人往,掘土铲土,抬石搬木,修路架桥。     [歌曲《相如筑路歌》: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 (领)            汉武大帝兮雄图霸业,    (和)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        (领)            欲广领域兮拓土开边。    (和)     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 (领)            司马相如兮进献良谋,    (和)         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        (领)            复通邛笮兮招夷归汉。    (和)         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 (领)     大帝赞同兮封官赐节,    (和)         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 (领)     相如持节兮率卒数万。    (和)         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        (领)            相岭筑路兮孙水架桥,    (和)         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        (领)            灵关栈道兮千里蜿蜒。    (和)        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        (领)           南丝绸路兮行车走马,    (和)           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        (领)    贯穿邛笮兮连接蜀滇。    (和)     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  (领)           文豪郎官兮又登高车,    (和)      嗨!嗨!嗨哟喝嗨!     (领)            招抚夷酋兮置郡设县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蜀卒筑路》     蜀卒舞过。司马相如收起竹简,大手一挥,仪仗鸣锣开道,马嘶,铃响,车声辚辚,士兵、旌旗簇拥司马相如和副使们的驷马高车启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郎官出行》 [灯暗。 [灯复明。 锣声响亮,仪仗威严,旌旗招展,簇拥着高坐轮车的司马相如和副使王然于、壶弃国、吕越人行进,1走过场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群舞《郎官出行》 [灯又暗。 [灯又复明。 [天幕上,三条江河交会处,傈僳人的木板房村寨、西番人的石片房村寨错落山间,么些人的木楞房村寨依山傍水。曲折崎岖山道古藤老树、嵬巍怪石耸立。一道竹索桥横亘河上,直达么些村寨。     仪仗,符节,绣着“汉”、“正使 中郎将 司马”和“副使王”、“副使壶”、“副使吕”的职旗,宛如长龙,顺山道蜿蜒而来。     锣声阵阵,震憾山岭。么些女酋长和傈僳、西番酋长被惊动,从不同方向奔出。    节旄、旌旗过索桥,列于村寨场边。    司马相如风度翩翩,率领王然于、壶弃国、吕越人上。    么些女酋长、傈僳酋长、西番酋长惶恐疑惑。    司马相如挥手,军校捧上三个堆满钱币的描龙彩盘,六个兵士抬上三个描龙彩箱。    司马相将堆满钱币的描龙彩盘一一赠送给三位酋长。三位副使掀开箱盖,招呼三位酋长观看。    三位酋长将堆满钱币的描龙彩盘交给侍从,从彩箱中取出精美的青铜镬、彩陶器皿,喜不自禁。    司马相如又一挥手,军校捧上又一个堆着竹简的描龙彩盘。    司马相如一一展开竹简,宣读圣旨,完毕后将圣旨交给三位酋长,告诉他们:这些礼物是汉武大帝赏赐你们的!茫茫华夏分为九州,广阔的地域都是王土,你们所在的若水、黑水(金沙江)一带属梁州,也是华夏的一部分。汉武大帝胸怀天下,不歧视偏僻小邦,期望夷汉一统,因此赐我中郎将,率领蜀卒修通连接中土的西夷道,并派遣我为特使,带着这些礼物和诏书,封你们官职,招你们归附王朝,作大汉的臣民,赐你们一如既往管理自己的部落。     [歌曲《夷汉和睦载春秋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  茫茫华夏分九州, 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若水黑水属梁州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长安太阳西南月, 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交映生辉才风流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汉武大帝怀天下, 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相如文豪壮志酬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持节筑路走邛笮, 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夷汉和睦载春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——司马相如独舞《招抚西夷》     三位酋长跪拜叩谢,表示一定忠于大汉,忠于大汉皇帝。     司马相如与副使笑扶三位酋长。     三位酋长雀跃而起,欣喜若狂,分别打口哨,吹牛角,召唤自己的族众。    么些、傈僳、西番族众自各方涌上,欣喜欢呼,将司马相如高高抬起。    三族族众围绕着,狂欢起舞。 [万道霞光沐浴山岭峡谷。霞光中,天幕上风光图像隐去,换为巨幅《汉越雟郡15县道疆域图》,图上与今攀枝花市境有关的邛都县(治今西昌,现米易县安宁河西岸地区当时属其管辖)、定笮县(治今盐源),大笮县(治今盐边,管辖区域包括今盐源县部分)、会无县(治今会理,现米易县安宁河东岸地区属其管辖)、蜻蛉县(治今云南永仁,现攀枝花市仁和区属其管辖)、姑复县(治今云南华坪,现攀枝花市西区属其管辖)等县名交替闪烁,最后清晰地停止,其它县渐渐淡化。 舞台上烟岚升起,司马相如和抬举他的众人,象尊伟岸的雕塑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相如出使西夷》     [暗转。 [一声鸡啼,天幕上,《汉越雟郡15县道疆域图》消失,晨雾茫茫,笼罩群山,山道弯弯,节旄旌旗在云雾山道上曲折游动。 [舞台布景恢复本场之初,竹索桥下深箐,云雾飘渺。 么些女酋长和傈僳、西番男酋长依依难舍地送着司马相如朝索桥走去。 司马相如踏上索桥,与三位酋长揖别。 司马相如踏上山道。么些女酋长手把桥栏,无限惆怅地目送。傈僳、西番男酋长翘首眺望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[歌曲《君自远方来》:        君自远方来,        又要回远方;        行行复行行,        行行泪汪汪。        邛笮山岭高,        若水江河长;        怎及相如君,        万里走边疆!        笮邛连蜀滇,        丝路走马帮;        西夷连中原,        文明共分享。        啊……        君去也,何时见?        君之德,刻心间。        啊……        君去也,人已远,        我与君,心相牵!        啊……        邛笮青山千万重,        若水滔滔亿万年, 相如丰碑在山水, 邛笮儿女代代传。        啊……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四人舞《送君情依依》    [灯暗,幕落。 第三场  诸葛教化      [追灯照着幕前的祭司。祭司吟唱《祖先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 太阳当顶的时候,            祖先你在等我,            头上插着野鸡翎子,            身上穿着麻布褂子, 甩手甩脚在山岗逛荡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啊,祖先!            你指着虬曲的古茶树、弯弯的稻田,            问我可还记得诸葛孔明?            他指挥千军万马杀得若水血浪滔天,            而内心又慈善得赛过救苦救难的菩萨,            手把着手教我们河谷种稻高山种茶…… [追光熄灭,祭司隐去。 [骤起激烈的战鼓声、兵器磕碰声、厮杀呐喊声。 [天幕上战火熊熊,硝烟弥漫。 蜀汉将士与夷帅率领的夷兵来来往往激烈厮杀。 夷兵败下,汉兵追击。 ——群舞《南中平叛》 [灯暗。 [灯明。 [天幕上群山逶迤,河谷纵横。蜀军大营军旗招展。营房一侧,一株山茶树叶片碧绿,茶果累累。 诸葛亮摇着羽扇,指点茶树,指点山川,向两个参军讲述自己安定边疆的策略。 俩参军频频点头,竖指称赞。 [歌曲《治本歌》:        邛笮山川兮土沃水美,        惜哉荒芜兮不事农耕。        民无衣食兮怎晓文明?        茹毛饮血兮蛮野成性。        夷酋一呼兮即举刀兵,        劫掠汉地兮烽火边境。        仁义之师兮攻心为上,        予民生计兮方能治本。     军校率领推着鸡公车从蜀中运载茶籽、稻种的蜀汉兵士风尘仆仆上。诸葛亮笑容满面相迎。     军校向诸葛亮交令。诸葛亮慰劳夸奖,令参军领校卒们下。     蜀军将士监押着被绑缚成一串的夷帅和夷兵们上。 诸葛亮笑迎,为夷帅松绑,令将士为夷兵们松绑。 夷帅和夷兵们跪倒臣服。夷帅咬指滴血,发誓永不再叛。 诸葛亮扶起夷帅,带领他和夷兵们看刚运到的稻种、茶籽和营房一侧的茶树,告诉他们这里土肥水美,可植稻种茶,以为生计,别再攻杀抢劫。 夷帅和夷兵们诺诺,却又表示从来不会种植。 诸葛亮挥手,两参军率领荷锄扛犁的兵士们上。 诸葛亮告诉他们:这些汉族兄弟在家都是农人,会去教你们。又指挥两参军将茶籽、稻种分发给夷人。 夷人欣喜不禁,与汉兵们扶肩牵手,结队分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群舞《诸葛教化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[暗转。    [山上茶垅接天,河畔梯田层层。    么些男女高绾裤脚、裙边插秧,薅秧,边舞边歌。    [歌曲《栽秧薅秧歌》:           大田栽秧排对排,           栽秧山歌唱起来。           一唱丞相诸葛亮,           教我们河谷把秧栽。           大田薅秧排对排,           薅秧山歌唱起来。           二唱么些记恩德,           世代都把孔明拜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栽秧薅秧》     么些男女舞下,腰挎茶篓的傈僳姑娘舞上。     [歌曲《四季采茶歌》:            阳春三月山青青,            姐妹挎篓上山岭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大姐采茶似绣花,            小妹采茶蝶穿林。     [马铃叮当。     [一队头包布帕、身穿马褂的西番赶马汉子上,打着“啊伙”挑逗采茶女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孟夏五月茶叶绿,            姐妹采叶做茶饼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交给西番赶马哥,            运往吐蕃换金银。     [采茶女们挥手,目送赶马汉子们远去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初秋七月茶抽苔,            还有嫩叶可以摘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采回炒焦熬油茶,            款待乡亲和宾客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入冬九月降冷霜,            茶园施肥忙不停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边忙边讲前朝事,            西夷茶祖是孔明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群舞《采茶》      [灯暗,幕落。 第四场  民族杂居 [音乐变成战鼓雷鸣、铁马金戈的交响。 [天幕上一幅惨烈的夜景:硝烟弥漫,遮蔽星月。山岭间的西番、么些、傈僳寨子烈火熊熊。舞台上,残烟袅袅,追光笼罩下,金线绣织着硕大“明”字、绣着“大将军蓝”字、绣着“普济司阿吉氏”彝汉两种文字、绣着“迷易所阿汪氏”、“马喇所阿氏”、“红卜苴刀氏”傣汉两种文字的军旗巍然屹立,绣着“西南王月鲁帖木尔”蒙汉两种文字和绣有西番、么些、傈僳图腾的残破叛旗东倒西歪,斜倚树上、石上。 西番、么些、傈僳妇孺老幼相互搀扶,仓皇出逃。 么些少女与傈僳、西番少年起舞,诉说失去亲人、家园的痛楚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[歌曲《明军平叛歌》: 五月流火七月涛, 雅砻金沙起兵刀。 月鲁元兵降复叛, 土著追随齐鼓噪。 大明王师溯江上, 滇黔夷酋来助剿。 金戈铁马溅血浪, 夷村夷寨举天烧。 西番灭,无遗存, 么些走,傈僳逃。 笮山深处避祸殃, 含悲忍泪盼天晓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三人舞、群舞《土著逃亡》 [一声裂金断铁的音响,乐曲渐变为编钟玉罄、丝竹管弦的富丽堂皇宫廷御乐。 [天幕上出现明王朝金碧辉煌的宫殿。     锣声堂堂,杏黄绣旗、威严仪仗簇拥着大明王朝钦差。     傣族、彝族首领们戎装丽服跪接圣旨。     钦差宣旨:    “赐云南景东摆夷首领阿汪呼汉姓安,授迷昜(读阳)土千户职,世袭罔替。    “授阿汪呼宗弟阿者、阿哀马喇长官司、副长官司职,世袭罔替。    “授云南景东摆夷从征有功阿刀红卜苴(读所)土百户,世袭罔替。    “赐贵州罗罗夷首领阿吉撒加汉姓吉,授普济州长官司职,世袭罔替。    “着户部拨银,供各土官就地建衙。钦准各土官建功将兵之亲属迁往封地,拓荒垦植,免税三年。钦此!” 摆夷、罗罗夷四首领叩头谢恩,高呼:“谢皇上!皇上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 [圣旨、谢恩声中,天幕换景:雅砻江两岸,三座土司衙邸屋宇迭檐重角,富丽堂皇,气势恢宏,依山傍水,绿树红花掩映。 土司们各踞一方,得意洋洋,把酒庆贺。席前,摆夷、罗罗夷少女歌舞翩跹。 歌舞声中,一批批苗夷、傈僳夷、仡佬夷移民挑担背包,扶老携幼过场。 ——群舞《土司受封移民迁徙》 [羽冠长袍、手持皮鼓的祭司出现在云雾涌动的石岩上,吟唱《祖先》:      唉,祖先! 你走的时候, 讲了九天九夜邛都笮都的故事。 你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 平定建昌卫月鲁帖木尔反叛是血淋淋的一页, 也是这方历史重要的一篇。 一场血雨腥风的杀戮过后, 古老的西番灭族了, 安宁河流域的傈僳、么些村寨化成灰烬, 侥幸活着的全过了雅砻江, 有的逃往丽江投靠木土司, 有的钻进深山老林。 朝廷的汉兵留下来屯垦戌边, 妻儿老小陆续迁来。 云南、贵州的傣族、白族、苗族、彝族、仡佬族, 听说这里山青水秀、土地肥沃宽敞, 也一批批迁来。 阿白白! 若山若水从此成了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家园。 [祭司的吟唱声中,天幕上四季风景电影似地游动,喻示岁月流淌。舞台灯光七彩变幻地闪射,喻示风云变幻,岁月沧桑。 [祭司吟唱毕,隐去。 第五场  多彩风情 [天幕上山高谷深,峰青岭秀,江河清澈,村落如画,蜜蜂翻飞,蝴蝶蹁跹。景色随下面民族婚恋风情歌舞变换。 一群傣、彝、苗、摩梭、傈僳姑娘在纳鞋底、拈毛线、绣花、织布、簸米、搓玉米,一队傣、彝、苗、摩梭、傈僳赶马汉子扬着马鞭走来,挑逗姑娘们。 [山歌一组: (男领) 对面山来对面岩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岸山茶朵朵开。 赶马哥哥想过河, 采朵鲜花心上戴。 姑娘们不受诱惑,断然拒绝:     (女领) 赶马阿哥走得宽, 每到一处把花采。 相交之时甜如蜜, 耍过就把人丢开。 (女合) 好女不嫁赶马郎, 十有九个花心肠。 三天亲热十年望, 相思眼泪漂起床。 (泼水驱赶) 走!走!走啊! 赶马汉子们狼狈不堪地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多民族群舞:《赶马阿哥过大笮》 披着查尔瓦的彝族小伙子,弹着月琴,忧心忡忡地上。彝族少女斜倚树上拨着口弦。 [彝族民歌《有心在阿妹家喝一碗酒》: (小伙子唱) 有心在阿妹家喝一碗酒, 又怕阿妹说你家的酒不香。 有心在阿妹家吃顿砣砣肉, 又怕阿妹说你家的猪儿还放在山上。 有心在阿妹家安个火塘, 又怕阿妹说你家的火塘边没得地方。 有心约阿妹去赶回场, 又怕你家舅舅那杆火枪!     (姑娘回)         想采花粉的蜜蜂,         就不要怕飞断翅膀。         想吃青草的牛羊,         就不要怕山高路长。         想喝清泉的麂子,         就不要怕翻越山梁。         想交阿妹的伙子,         就不要怕舅舅那杆打不响的火枪!      (小伙子喜出望外,接唱)         阿妹有情义!      (姑娘笑声朗朗接唱)         阿哥有胆量!      (合唱)         月琴合口弦,         悄悄诉衷肠!      二人走到一起,吹着弹着,向林间舞去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彝族双人舞《阿哥阿妹》      一队汉族少女端着小凳舞上,坐下刺绣。      一队汉族小伙手持彩线舞上,将线头抛向姑娘们。      [汉族民歌《金丝红线丈二长》:          (男)          金丝红线丈二长, 挽个疙瘩扔过墙, 丝线拴住阿妹心, 千年万载情义长。         (女) 小妹院里绣花忙, 一根丝线飞过墙,           伸手接来穿针上,      千针万线绣鸳鸯。    小伙、姑娘们双双对对拉着彩线,缠缠绵绵翩翩起舞。          (合) 金丝红线丈二长, 千针万线绣鸳鸯。 鸳鸯成双人成对,      千年万载情义长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汉族群舞《金丝红线》     舞台上三个表演区。第一区,江岸上立着遥望远方、思念情郎的摩梭姑娘。第二区,丛林边走着一对依依难舍、不忍分别的傈僳恋人。第三区,山坡上坐着互诉别后相思之苦的苗族情侣。       [山歌一组:      (摩梭姑娘唱)          一片鹅毛飞过江,          情郎赶马走他乡。          拣来红豆装枕头,          梦里相思寄远方。      (傈僳姑娘唱)          满坡橄榄圆又圆,          吃时不甜过后甜。          阿哥在时不觉得,          阿哥一走就想念。      (傈僳小伙唱)          满坡橄榄圆又圆,          吃时不甜吃后甜。          哥妹一起吃橄榄,          越吃越是回味甜。      (苗族姑娘唱)          昨夜等你你不来,          烧了三背好干柴,          糯米稀饭熬成冻,          荷包鸡蛋起青苔。      (苗族小伙唱)          昨夜半路睡庙堂,          想妹想得心发慌。          抱着菩萨亲个嘴,          阿哥相思鬼遭殃。      (场外合唱)          相思苦,相思甜,          先苦后甜象橄榄。          说相思,话思念,          越说越话味越甜。 ——多民族群舞《相思味道长》 突然一声沉闷的火药枪响,恋人们震骇。 一个汉族小伙拉着彝族情妹跑上。 [彝族山歌《不丢不丢就不丢》: (汉族小伙唱)   不丢不丢就不丢,   爹妈反对也不丢, (彝族姑娘接唱)   舅舅不许也不丢, (汉族小伙接唱)   打断脚杆筋相连, (彝族姑娘接唱)   抽了脚筋也不丢, (汉族小伙接唱)   夜半三更骑匹马,   带起阿妹闯九洲!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彝汉双人舞《带起阿妹闯九州》 其它恋人围上,绐予支持。     (合唱)   不丢不丢就不丢,   爹妈反对也不丢,   舅舅不许也不丢,   打断脚杆筋相连,   抽了脚筋也不丢,   夜半三更骑匹马,   带起阿妹闯九洲! ——多民族群舞《不丢不丢就不丢》     一个傣族姑娘匆匆忙忙上。众人又围向她。比比划划问她慌什么?去哪里?傣族姑娘气喘吁吁地指前面。汉族小伙故意误会,唱着笑问:         [傣族山歌《喜期定在八月间》:           喜期定在八月间,         可惜这才二月三!         心焦火燎赶街去?         买本黄历天天翻? 众大笑。 傣族姑娘跺足,着急地摇手。 大家又问。傣族姑娘比划着示意:前面苗族人家有喜事,大家快去祝贺,吃喜酒! 大家恍然大悟。 鞭炮骤响。众人蜂拥而下。 尾声:山花灿烂 [天幕上,苗家吊脚楼栏杆系着一个结着红绸的大葫芦,楼前场坝摆着一排白木长桌,桌上一字罗列酒菜,场坝边,一片层层升高的蜿蜒的梯田。 [喜调欢乐明快。 一队汉、彝、傣、苗、摩梭、傈僳男女身着本民族盛装,俩俩成双,牵手列队,依次跳着“摆手赶街”、“撒秧薅秧”、“一根竹子”等锅庄步上,来到楼前,坐在梯田埂上,形成座绚丽多彩的“花山”。 悠扬喜庆的葫芦笙合奏,由远及近。 梯田埂上的男女骚动,眺望。 葫芦笙前导,身着盛装的苗族接亲队伍上。在葫芦笙手后面的新娘、伴娘三人着装一致,都撑一样的花伞,难分新娘与伴娘。 接亲队伍来到楼前,苗族姑娘们簇拥着新娘、伴娘,送三人坐在第一排正中,然后纷纷坐下。青苗、白苗、长角苗、短角苗、花苗各式服装花团锦簇,又成一片“花海”。 主人举着牛角杯邀请来宾坐席。 梯田埂上的各族男女欢呼着涌下,坐满长桌。 两苗族男子捋袖划拳,领唱《赌酒划拳歌》,众男子相合。 [赌酒划拳歌:    (苗男甲)    喜事发的酒呀,    梅花并蒂开啊;    (众合)    酒!酒!酒!酒!    (苗男乙)    鸳鸯配成双呀,    男女结成对啊;    (众合)    酒!酒!酒!酒!    (苗男甲)    一族有喜事呀,    各族都来贺啊;    (众合)    酒!酒!酒!酒!    (苗男乙)    一场喜庆酒呀,    醉倒千寨人啊;    (众合)    酒!酒!酒!酒!酒!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各民族群舞《喜事发的酒》 [暗转。 [天幕上月明星稀,山岭朦胧。 [舞台正中,架着一个柴堆。 祭司手擎火把朝柴堆走来,边走边吟唱《祖先》:         月亮圆了的时候,         祖先回来了,         头上插着野鸡翎子,         身上穿着麻布衫子,         手上举着松明火把,         甩手甩脚来在场坝上。         啊,祖先!         你说若水两岸,         从古以来就是各民族的家园,         住在山上的,住在河边的,         都出自共同的老祖先。         每当月亮圆了的时候,         各民族兄弟姐妹就要团圆,         大碗酒大砣肉吃够喝够,         围火堆跳锅庄尽情狂欢。         殴!         今天喜事发,         今晚月亮圆,         快跳起来吧!跳起来吧! 祭司将火把掷向柴堆,篝火熊熊燃烧。           热烈的欢呼声撼天动地。 两对苗族葫芦笙手舞上,分别跳起激烈奔放的“公鸡打架”和“斑鸠吃水”,接着,彝族小伙弹着月琴,傈僳小伙吹着短笛,引领各族蜂拥而上,狂欢起舞,跳起热烈的锅庄……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各民族群舞:《打跳狂欢》      [幕在歌舞声中徐闭。      [剧终。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| 
| 来源:原创剧本网www.ju20.com | 

